【分析】
由于封閉或豎向的模板無排氣孔,混凝土表面易出現氣孔等缺陷,高柱、高墻模板未留澆搗孔,易出現混凝土澆搗不實或空洞現象。
原因分析如下:
1.墻體內大型預留洞口底模未設排氣孔,易使混凝土對稱下料時產生氣囊,導致混凝土不實。
2.高柱、高墻側模無澆搗孔,造成混凝土澆灌自由落距過大,易離析或振動棒不能插到位,造成振搗不實。
【措施】
1.墻體的大型預留洞口(門窗洞等)底模應開設排氣孔,使混凝土澆筑時氣泡及時排出,確保混凝土澆筑密實。
2.高柱、高墻(超過3m)側模要開設澆搗孔,以便于混凝土澆灌和振搗。
【分析】
腳手板擱置在模板上,增加了部分荷載,模板和支架不能承受附加荷載而變形、下沉。模板和支架的剛度、允許變形值的要求高,而腳手架的剛度比模板和支架的剛度低,如果模板支撐在腳手架上,施工中腳手架會有輕微的顫動,從而影響模板的穩定,導致模板變形、混凝土裂縫。
【措施】
1.模板和支架在設計、施工中應自成體系,模板支架的立柱或桁架應保持穩定,并用撐拉桿固定,不應將腳手板擱置在模板上。不應將模板支撐在腳手架上。較復雜的模板和支架應經結構計算,進行模板設計。
2.在模板和支架的結構設計中,按規范規定驗算剛度時,變形值不得超過下列允許值:
(1)對結構表面外露的模板,為模板構件計算跨度的1/400。
(2)對結構表面隱蔽的模板,為模板構件計算跨度的1/2500
(3)支架的壓縮變形值或彈性撓度,為相應結構計算跨度的1/1000。
【分析】
由于模板間接縫不嚴有間隙,混凝土澆筑時產生漏漿,混凝土表面出現蜂窩,嚴重的出現孔洞、露筋。
原因分析如下:
1.翻樣不認真或有誤,模板制作馬虎,拼裝時接縫過大。
2.木模板安裝周期過長,因木模干縮造成裂縫。
3.木模板制作粗糙,拼縫不嚴。
4.澆筑混凝土時,木模板未提前澆水濕潤,使其脹開。
5.鋼模板變形未及時修整。
6.鋼模板接縫措施不當。
7.梁、柱交接部位,接頭尺寸不準、錯位。